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Cultural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对于人类的全貌视野研究的其中四或五个分支之一。这个学科分支将文化视为有意义的科学概念。它主要在研究比较人类各个社会或部落的文化,借此找出人类文化的特殊现象和通则性。不同于研究对象类似的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大多是弱势族群和少数团体,以及较为蛮荒的部落。而研究方式大都注重“质”而非“量”,现象的观察多是“特例”而非“通识”。
现代文化人类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来说,始於大发现年代(the Age of Discovery),当时技术先进的欧洲文化和各种“传统”文化接触频繁而广泛,欧洲人对那些“传统文化”的绝大部分都毫无区别地贴上“未开化”或“原始”的标签。到19世纪中期,世界不同文化的起源及世界不同民族及其语言的分布、渊源等问题,成为西欧学者深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达尔文在此之前提出的进化概念以及他的《物种源始》一书在1859年的出版,都对这一项有关许多社会和文化长期发展的研究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狭义
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确立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美国的文化相对学派和法国的文化社会学派影响最大。法、英、美等国均建立了民族学会,出版发行了一些民族学专业刊物。
广义
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含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三个分支学科。
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文化人类学这专业名称的开始,是在1901年,文化人类学在美国大学作为广义人类学属下与体质人类学相对应的分支被划分出来。当时,它仅是狭义的文化人类学。以美国特有的”历史-相对文化学“为代表,《菊与刀》就是美国学派的代表作之一。
20世纪20年代以后,随着研究范围的深入和扩大,文化人类学才形成包括民族学、考古学和语言学等分支的学科。在文化人类学属下,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发掘、研究古代人类的物质遗存来复原人类无文字记载时期的社会文化面貌,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与社会环境、人们的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同时把语言当做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考察它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规律;民族学则主要研究各民族和各地区、社区的文化,比较其异同,分析这种异同的产生原因,认识这种异同存在的意义,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探讨文化的起源和演变规律。
研究方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动物保护研究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animalstudies.cn/page/153.html

(0)
admin的头像admin
上一篇 2020-12-22
下一篇 2021-01-07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